日志

11月24日tf10与ie80 AB比较

已有 517 次阅读27-11-2012 10:06 |个人分类:耳机耳塞测评|系统分类:文学原创

相比较大耳机,耳塞一直是便携性与音质的折中产物,尤其是是对于古典音乐,整体听感因依赖于耳机对乐器音色的还原,宽阔的声场和精细的乐器结象,同时对三频的不低的要求以及听大编制交响曲时动态和瞬态方面的需求,导致很少有耳塞能够胜任古典音乐。市面上一般的耳塞,仅仅能把三频同时做好就已经很不容易,如果同时还要求有比较好的低频和高频延伸性以及相当程度的声场,几乎已经只有那些顶级的非定制耳塞才能做到了。因而,古典一向是不擅长的,而在失眠流通的非定制里,ue tf10和森海塞尔ie80是公认比较适合古典的两个塞子。AKGK3003,因为其昂贵的价格,使得在它同类产品中缺乏可靠的性价比参考对象,而sony exk,一方面价格不菲,另一方面小问题很多,从目前看还只是个过度产品,估计sony很快就会推出新的旗舰来替代它。

这个下午花了大概一个半小时粗略的对比了下这两个塞子,事实上这对塞子我跟我的朋友已经交换听了两次,对他们的差异基本已经有了了解,而放到一起无疑是为了让结果更加清晰可信。所有的比较都在我的笔记本下进行,外接CEntrance DACport LX后直推两个塞子。这个便携式DAC虽然是工业时代的典型设计品,但他的素质还是非常可观的,基本可以归为hifi产品,无音染降底噪,THD小于0.02%,基本就是个解码。Ie80当时刚开包的时候用的也是同样的系统,当时塞子表现算是比较不好,尤其在低频,量大,但是结象问题异常严重,整个低音都散了,有点轰头。这次这个塞子已经煲了超过200小时,按说应该有相当程度的改观。测试用了两张CD:马连纳指挥圣马丁教堂乐团演出的巴赫《第六号降b大调布兰登堡协奏曲》第一乐章和荷兰巴赫协会录音的巴赫全集CD96,测试曲目是巴赫59号康塔塔第一乐章。电子音乐用了卡拉扬与柏林爱乐录制的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个纯粹是为了考察两个塞子在大动态方面的差异,穆特小提琴,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录制的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最后还选了惠威试音碟里的几首试音歌曲,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主要还是要听人声,所以这两个塞子在人声上的表现其实也就非常影响他们的市场表现。另外我们用了一个森海塞尔px200 II32欧版的拜亚动力DT880 pro来陪太子读书。

首先还是看看人声方面的表现。Ie80开包的时候我们发现在听《加州旅馆》的时候ie80的低频明显地散音进而导致轰头,鼓声基本不能结象,而满屏的轰隆隆地鼓声也对人声的鉴赏构成了绝大的干扰,不过在煲了两百个小时以后,我们发现ie80的情况已经大幅度好转,声音很明显收了起来,鼓声也能感觉到一定的结象,基本限制在了一个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考察低音的结象能力,DT880是个比较好的对比对象,DT880的低频量略微有点不足,但是他的低频结象能力确是毋庸置疑的好,事实上我对定音鼓这个乐器的喜爱就是源自于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中定音鼓在DT880下的变现。在DT880下,你可以感觉到定音鼓的声音虽然量略少,弹性稍差,但是那种凝练和坚定的声音带来一种令人几乎想要膜拜的自信,形成一个久久难以散去的男性形象。而与之相比较的我们发现尽管在煲了200个小时后,ie80的结象仍然稍差,低频也是能明显感觉到有些收不住,但是量足,弹性强无疑成了它的特殊,而这种低频弹性,在听人声与器乐一同变现的高音质流行音乐里无疑会带来非常好的听感。比较乐观地估计地话,等完全煲开后,ie80的低频应该会更加凝练,听感也无疑也更加好。作为对比的tf10,在听人声的时候,我感觉它的低频量是完全够的,弹性也不错,不过还是可以明显感觉到tf10的低频下潜不如ie80,虽然从技术参数上看两者的最低频响应都是10Hz,不过感觉上tf10应该是有些虚标了。两者的中高频在听人声时很难做出细致的比较,实际上对大多数耳机来说,要把人声表现好还是不难的,主要差别应该还是在于声音的取向问题。Tf10是个冷声耳机,而用的DAC也不加音染,因而tf10出来的声音相当清冷,不过这个风格的人声倒是很合我口味。至于ie80,本身定位也是一个hifi旗舰,人声也很本色,不过因为它的低频比较厚重,所以总体感觉它的声底比较厚,这也间接的影响了它的人声表现,可以感觉到ie80的人声密度似乎略大一点,不过差别毕竟不大。值得一提的是两者在声场和声音层次感上面的差异,tf10的整体声场无疑要更大一些,不过这更大的声场在听人声的时候并没有太大的优势。这个更大的声场配合tf10无暇的解析能力,让音乐中的人声和器乐的细节都表现得异常丰富,不过他们似乎是过于细节了些:器乐跟人声几乎是完全分离的。这种情况如果听得久了应该很容易习惯,不过实际对比ie80就会发现,这种过高的解析和细节展现对于整体听感其实没有任何益处。反观ie80,它的解析能力相当不错(相对动圈耳塞而言),声场也很可观,不过不同于tf10那样在宽大的声场里把人声和器乐剥离成两个梯度,器乐又按空间散开那样,ie80更加注重于整体听感的营造,实际上可以明显感觉它的声场非常地小心谨慎地收了起来,你仍然可以精确地定位出配乐里的每一件乐器,但是在感觉上这些乐器在空间上更加靠近,而且似乎有一个特别的界限界定了它所表现的范围。对于像px200 II这类声场表现无力的耳机,它的最远端的(靠近耳朵处的极左和极右)声场密度已经相当低,你能听到那里还有乐器,但是已经很弱很弱。而ie80完全相反,最远端的乐器营织出来的声场密度相当高,你几乎感觉不到它离你有相当的空间距离,只是再往外,就没有乐器了,因而整个声场听起来就是这样被直接收了起来。Ie80中人声和器乐不像tf10中那种被赤裸裸地剥离,相比较而言,他的人声和器乐都是靠前的, 并且比较好的融合在一起,因而在我的感觉里似乎是ie80的人声听感更好些。

总体上,我觉得人声的选择更多的是一个耳机风格选择的问题,实在很难有绝对的好坏的说法,说到底这些听的录音,又有多少进行了后期的加工也很难说,至于像日系耳机那般染色的,我觉得也是取向的问题,很难有绝对的评判。对我来说,两个塞子的人声都还不错。下面看看在古典上的差异。

前面谈人声表现上的差异,其实这两个塞子的差异基本都已经点明了。Tf10胜在解析而ie80的优势在于低频和整体的声场密度。不过这两个塞子的最强大能力还是在于古典,所以在古典下他们的差异则更加明显。如果先做个先期总结的话,那就是tf10适合包括小型协奏曲和室内乐在内的小编制交响,而ie80适合大动态交响曲。用个不恰当的词汇,就是在小编上tf10能秒ie80,而在大交响上,ie80反过来能秒tf10。秒这个词,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用出来遭人臭鸡蛋,不过在这里并不夸张。

如果说在人声方面,tf10ie80更多的是风格上的差异的话,那么在古典领域,就完全是适合还是不适合的问题。这次比较中最深刻印象的是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三乐章。这个乐章大概是我这一个月里听过的最美的乐章,无论是tf10还是DT880下,我都想用“泣弦”来形容穆特的小提琴在这个乐章的表现,不过很遗憾,当换成ie80后,整个曲子变得相当的,恩,不够让人潸然泪下。感觉上ie80好几个问题导致它在演绎这个小提琴协奏曲上表现地很糟糕。第一个问题恰恰是让它在人声上表现好于tf10的原因:没有过分剥离的纵向声场。事实上两者在人声表现出来的纵向声场的这个差异在这个小协里表现地更加明显。在ie80下,你明显地感觉到整个管弦乐队非常地靠前,以至于感觉上穆特的主小提琴就完全是站在乐队前面。这种纵向声场的排列对表现大动态交响也许更为有益,但是在小协中,无论如何主小提琴才是主角吧,现在把主小提琴变成了交响乐队的领队,我是不知道这还是否合适的。同样的,tf10让人广为诟病的是过分剥离的纵向声场导致在听协奏曲时管弦乐队的变现底气不足,光这一点也许还仅仅是声场的取向问题。但是如果同时考虑到ie80强力的低频和稍微有点糟糕的低频结象,那么演绎这个小协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了:管弦乐队在这里表现地很热闹很有气势,同样的也很喧宾夺主,而穆特的小提琴,从声音的强度听来,完全像个受气的小媳妇。同样的情形在tf10下面刚好相反,首先它有一个很夸张的纵向声场把乐队与主小提琴区别开来,另一方面,从之前的人声中,我们感觉tf10的低频堪堪够用却也不是特别多,而它的高频延伸性非常好,小提琴的音色非常亮,因而跟管线乐队放在一起,主小提琴的音非常突出,而乐队则完全是配合的。这也是很奇怪的地方,因为从参数上看ie80的高频能响应到20kHztf10仅有17kHz而已,不过ie80的高频,虽然据说已经比ie8晦暗的高频改进不少,不过在听这里仍然有一种被阉割过的感觉。同样还是在高频,还是在小提琴,ie80下面小提琴糟糕的音色导致它在演绎这个小协时候的完全失败。虽然说对比现场,耳塞里的小提琴难免会更高更亮些(相应地不够优美),不过我个人来说还是很喜欢tf10那种依靠音色完全区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感觉。至少在ie80下面,我觉得小提琴的音色和中提琴的实在不好区分。这一点也许是最不能叫人忍受的地方。

在完败于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之后,我们感觉ie80在古典方面应该表现地不至于那么差,于是决定再给他一次小编制的机会,于是巴赫的降b大调布兰登堡协奏曲成为了下一个选择。不同于前者,这个协奏曲并没有主乐器的说法,实际上它更像是一部室内乐作品:一共仅有两把中提琴,两把古中提琴(比现代中提琴略低频),一把大提琴和一架羽管键琴组成。其中大提琴和大键琴做通奏,而分列两边的中提琴和古中提琴分别组成两个应答的声部(不敢再用小提琴了)。比较结果倒是跟人声比较接近:tf10的声场更宽大开放,6件乐器松散地散布在整个声场里,但是每件乐器都能找到,每件乐器很有点各自为政的意思;而ie80的声场略小,而且收的比较好,乐器也能鉴别出来,但是总体上似乎在空间上更加接近,也更加强调整体效果。不过就听感来说,tf10还是要明显好很多,说到底这些近室内乐作品听的都是乐器的演奏,而更加宽的声场和分离的乐器其实也更加有利于去鉴赏不同声部之间的应答,以至于如我这般木耳和音乐白痴,也能对那些不同主题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个基本的了解,而ie80在这方面无疑要完败,这也是声场特点以及相比较动铁动圈在解析力上的短板决定的。总结的来看,ie80在小编上完败。

最后试了下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个乐章偶个人很喜欢,因为他很粗野很狂放,总体的感觉就好像是作曲家操起上百件乐器,然后劈头盖脸地对你扔过来。实际上,这个乐章最后只比较了一分多钟。在经历了无比压抑的小编制比较之后,ie80终于迎来了他真正的战场。如果说tf10下小编无敌,ie80还能听一听的话,那么听过ie80的大编制交响之后,额,反正我是不想用tf10听交响了。那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上的比较。强力的低频,相对靠前的声音定位,更重要的收得舒舒服服地声场,让我瞬间产生了一种把柜子里还没有开包的ie80立马开包的冲动。也只有在这样的大动态下,ie80良好的瞬态反应才真正体现出来:在整个音效全开的声场中,你完全感觉不到新的声部的加入时那种塞子痛苦折磨的感觉,就是那样自然而然却又底气十足地进入合奏中,没有一丁一点地不适应。可以这么说,ie80在大交响方面的表现是要强于任何一个森海HD5系产品的,也强于拜亚的DT880(额,人家本来就是小编利器。莫有DT990不好比)。

额,突然结束。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Table Normal";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top:0cm; mso-para-margin-right:0cm; mso-para-margin-bottom:10.0pt; mso-para-margin-left:0cm; line-height:115%;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ess ID 864512

  • 等级
    进士
  • 积分
    2268
  • 威望
    0
  • 积分
    1049 元
  • 体力
    0
  • 激情
    0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