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401 个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7-8-2012 08: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环境局奖学金得主: 国外经历激发对环境问题兴趣
(2012-08-07)


今年共有27人获得国家环境局和公用事业局的奖学金,
包括打算修读心理学的陈育昌(左)和环境工程的苏涌凯(中)。
另外还有六人获得博士奖学金,如在南大念土木与环境工程的卢秀玲。


苏涌凯今年21岁,却有16年的时间在国外,小时候在北京念书的经历让他对环境问题产生了兴趣。

  当时,他还在北京顺义区的美国国际学校念中学,放学后踢足球可以闻到附近工厂发出的烧轮胎味。即便是后来再度到访北京,当地的空气污染还是没有改善。

  他在三年前回国服兵役,已决定上大学是要念环境工程,在准备申请奖学金时,他发现国家环境局的工作最符合自己的兴趣。

  苏涌凯获颁今年的国家环境局奖学金,将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念书。今年共有27人从750人中获选,获颁环境局和公用事业局奖学金,他们将在学成后为我国环境和水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贡献。

维文:环境问题需更多专才
  环境及水源部长维文医生昨天在颁奖后即兴致词说,环境正经历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更需要这方面的专才,如工程师、科学家、建筑师或决策者。

  苏涌凯的父亲在跨国企业当工程师,长期派驻各国各地。他说,同自己念高中并考取国际中心会考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简称IB)文凭的温哥华相比,新加坡在再循环方面做得还不够。

“我在温哥华的时候,学校里的人都愿意再循环垃圾,但在中国或新加坡,那种自动自发的精神还不足。新加坡虽然小,但也很方便,有很多可以做的,是值得我留下来的地方。”

  同样获得环境局奖学金的是陈育昌(19岁),他选择的不是理工科,而是心理学。他将在2014年服完兵役到伦敦大学学院或剑桥大学深造。他认为,其实心理学或行为科学对环境局的工作也很有用。

  今年,有六人获得国立研究基金会通过环境及水务业发展理事会(Environment and Water Industry Programme Office, 简称EWI)颁发的博士奖学金。

  这项奖学金配套丰厚,在本地求学的奖学金得主除了学费获得全额资助,每月可获得3300元津贴、书本费和电脑费,每年也可获得4000元出席会议;到外国修读博士学位者还可获得其他补贴。博士奖学金得主毕业后要在本地水务业工作二至四年。

  领取博士奖学金的卢秀玲(24岁)从马来西亚理科大学考取分析化学大学学位后,在一年半前到南洋理工大学攻读土木与环境工程,正在研究一种专门为灾区设计的易操作污水过滤材料。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7-8-2012 23: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本帖最后由 jjrchome 于 7-8-2012 23:09 编辑

华中美术老师陈中游创作了一首“另类国庆歌曲”引起网上热议~~


大声唱出国人抱怨 另类爱国歌获总理赞赏
日期:07/08/2012  新闻来源:联合晚报


除了地铁太拥挤,歌曲也反映新加坡“不再一样”。


约4分半钟的《依然爱你》(I Still Love You)音乐短片,以车龙、纸巾占位、过度拥挤的地铁车厢开始,反映出小市民天天面对的问题。把对新加坡的抱怨写进国庆歌曲里,本地艺术家另类爱国歌还获得总理赞赏!

这首非官方国庆歌曲是由几个艺术家联手制作,反映出市民虽面对种种生活问题,但还是很爱国。

现任华侨中学艺术教师的作词人陈上游(41岁)说,这首歌的关键是在“依然”两个字。他受访时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新加坡毕竟是我们成长和成家的地方,我们依然爱着新加坡。”

本是制片人的陈上游表示,歌词与电影故事情节一样,循序渐进,先有恨,再有爱,而如何让爱由恨生,是由国人经过思考后自行决定。

写词人:爱国跟爱老婆一样。完整报道,请翻阅07.08.2012《联合晚报》。

歌曲视频: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8-8-2012 09: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拿政府奖学金赴海外修硕士  明年起服务合约缩短
(2012-08-08)


明年起,拿政府部门奖学金的得主在本地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再到海外大学修读硕士学位课程,他们的奖学金服务履行合约,将从目前最长六年缩短至四年。

  目前,在本地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再到英美国家修读硕士学位的政府部门奖学金得主,在毕业后须服务六年;到其他国家修读硕士学位的奖学金得主则服务五年。

  明年起,本地大学毕业的奖学金得主,无论到哪个国家修读硕士课程,合约一律缩短至四年。

  那些在本地大学读书,或到海外大学修读学士学位的奖学金得主的合约期限则保持不变,仍分别是四年和六年。

  负责颁发政府部门奖学金的公共服务委员会在今年4月对奖学金制度进行审查后,决定做出改变。

  公共服务委员会秘书处受访时说,希望这样的改变能鼓励更多奖学金得主选择本地大学修读本科,再到海外修读硕士学位以丰富阅历。

  公共服务委员会每年都收到2000多份申请,秘书处说,过去几年,申请人数连年增加。委员会每年发出60至80份奖学金给对公共服务有热忱而且有献身精神的优秀学生。

  公共服务委员会是每年颁发奖学金份额最多机构之一。

  本地奖学金和高等教育网站“BrightSparks”不久前公布的调查显示,公共服务委员会首次滑出五大,排名第六,比去年滑落四名;而本地大学颁发的奖学金却越来越吃香,国大和南大是今年首两个最受欢迎的奖学金分发机构,它们所提供的奖学金一般没有附带合约。

那些在本地大学读书,或到海外大学修读学士学位的奖学金得主的合约期限则保持不变,仍分别是四年和六年。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8-8-2012 09: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中学生演讲比赛 两女将夺冠军
(2012-08-08)

吴淑贤 报道
[email protected]


南洋初级学院的李洁吟(左)和圣尼各拉女校的王焕琼
分别夺得全国中学/高中华语演讲比赛的高中组及中学组冠军。

  每逢8月是欢庆国家生日的月份,南洋初级学院的李洁吟(17岁)以对爱国情操的精彩诠释,夺得全国中学/高中华语演讲比赛的高中组冠军。

  她受访时说:“我们都要爱国,但是爱国也不能盲目,在必要时得对一些政策提出建设性批评。”

生动诠释爱国情操
  身为土生土长新加坡人的李洁吟说,只有勇于提出改进建议,国家才会进步,这才是爱国情操的真实体现。

  李洁吟相信,除了演讲内容生动,自己胜出主要是因为演说技巧收放自如,足以吸引观众的目光。

  全国中学/高中华语演讲比赛昨天在报业中心礼堂举行决赛,共有16名中学及高中生以发扬中华文化为题目发表演说,一较高低。这项比赛由《联合早报》属下学生报《逗号》和新加坡中学华文教师会联办。

  不少学生以《弟子规》阐述中华文化精髓,也有学生以创意的角度切入,从汉字及流行歌曲看中华文化的演变。

生活点滴打动评审
  演讲比赛的中学组冠军由圣尼各拉女校的王焕琼(17岁)夺得,她以“文而化之,从我做起”为讲题,说明人人都有责任传承文化。

  来自中国四川的王焕琼说:“其他同学都在演说中引用历史典故,而我则是描述自己生活中的点滴,或许让评审觉得比较窝心。”

  比赛的评委之一、华文学习研究院院长蔡志礼博士在点评时指出,演讲比赛一般上以女参赛者居多,今年有更多男生参赛,是个可喜的现象。

  他在鼓励参赛者提升演讲水平之外,也叮咛他们不要因为练习太多次而对演说内容麻木,导致演讲苍白没感情,无法感染观众。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14-8-2012 21: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名19岁学生 获警察海外奖学金
Date:Mon 2012-08-13 00:30:50Publication Source:联合晚报



两名19岁学生,获颁今年警察海外奖学金,将分别到牛津和哈佛大学深造。

警察部队今年颁发两份海外奖学金,给品学兼优、志在为人民和国家服务的有为青年。

今年获颁这项荣誉,是来自华侨中学的黄立奇,以及英华中学(自主)的林勇胜。两人于昨天在总统府从副总理张志贤手中接获奖学金。

黄立奇的父亲在80年代当过警员,但让他真正决定投入警察部队服务,是他被派往跟随巡逻队,在芽笼和乌节大厦进行夜间巡逻。

“你能接触到平常不会接触的人群,并且能以实际行动来了解民众真正需要什么。”

林勇胜则说:“警察是一份能让我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

黄立奇将到牛津大学修读哲学、政治和经济学。林勇胜将到哈佛大学修读博雅教育(liberal arts)。两人之后都将承担6年的奖学金服务期。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14-8-2012 21: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怀疑自己被嘲笑 女教师竟恐吓杀死姐弟学生
                                                                                     日期:11/08/2012  新闻来源:新明日报


                 
                                                                                                                  
                       
                                                                                                                                                                                                                                                                                                   小学女教师,怀疑自己被嘲笑,竟在购物商场出言恐吓要“杀死”一对姐弟学生,家长惊悉怒报警。
这起风波发生在上个月15日,地点在兀兰的长堤坊内。
案中的小姐弟,姐姐11岁,弟弟则10岁,两人在北部一所小学念书,被指恐吓两人的女教师,在同所小学任职。



Did teacher threaten to kill pupils?

       The New Paper |    Sun Aug 12 2012


                              

      
   
    A TEACHER allegedly told two primary school pupils that she would kill them because she thought they were giggling and laughing at her.

The children's father made this claim and filed a police report last month.

                                        
            The teacher and the children are from the same school,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Singapore.

The police are investigating.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MOE) and the school are assisting with these investigations.

The children's father, a 39-year-old sales executive, told The New Paper that the incident took place at Causeway Point shopping centre on July 15.

He was not present, but his wife, a 34-year-old housewife, was.

Her son, 10, her daughter, 11, and her 11/2-year-old child were with her while she did some shopping.

She had been using the toilet on the second storey, with the children waiting outside, when the incident allegedly occurred.

The children had apparently been giggling and laughing among themselves when the teacher approached them.

In the police report, the father claimed the teacher confronted the children, asking them why they were giggling and laughing at her.

                            She then threatened to "kill" the children, and this comment scared them.

After this alleged comment, the teacher went into the washroom and their mother came out soon after.

The children told their mother what had happened and she went into the toilet again.

She also sent an SMS to her husband, who then rang her.

Confrontation


Inside the toilet, the mother confronted the teacher, with the father on the line.
The husband claimed he overheard the teacher say that she had threatened the children.

He said in the police report: "My wife replied that they were just kids and how could she have said such kind of stuff.
"But (the teacher) replied that my wife did not (bring up) the kids properly, (which was why) they were behaving in this way."
                            There is apparently bad blood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children.

TNP understands that she was the boy's form teacher last year, but the parents appealed for him to be transferred to another class towards the end of the year.
The school's principal told TNP that the school is committed to ensuring a safe and nurturing environment for all students.
"We do not tolerate inappropriate behaviour in staff and view all reports seriously.

"In this case, the school will monitor the teacher concerned and render the necessary support to the students involved."

An MOE spokesman told TNP via e-mail that the ministry expects its teachers to conduct themselves in a manner that upholds the high standing of the profession and the trust placed in them.

The spokesman said: "Teachers should be professional in their interaction with their students at all times."

Those who fail to comply with MOE's standards of conduct and discipline will be subjected to disciplinary action, the spokesman added.

                            "The safety and well-being of our students and staff are of utmost importance.

"In this matter, the ministry will work with the school as well as the police to investigate the case as necessary."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15-8-2012 08: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警察部队海外奖学金得主 为加强思辨能力 他们选修多门学科
(2012-08-15)


警察部队今年的两名海外奖学金得主是黄立奇(19岁,左)和林勇胜(19岁),
林勇胜是首名获颁这份奖学金的IB课程毕业生。(陈渊庄摄)


警察部队今年的两名海外奖学金得主有个共同点:他们都不专攻一门学科,除了接受过跨学科教育,升大学后,他们也将继续接受融合人文、科学与艺术的多学科教育,以加强独立思考和思辨能力。

  奖学金今年首次颁给修读国际中心会考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简称IB)的毕业生,来自英华中学(自主)去年会考中考取满分的林勇胜(19岁),下个星期将远赴美国哈佛大学接受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林勇胜受访时指出,IB学生须同时修读人文和数理科目,其中必修的知识理论(Theory of Knowledge)课以哲学为基础,考验学生的应用与理解能力。他说:“我意识到如果要有效学习,就要懂得把各个科目贯通。修读IB,也促使我想更全面地认识这个世界,所以最后选择到哈佛大学接受博雅教育。”

学习从非传统角度看问题
  博雅教育与传统高等教育有别,不同于注重培养一技之长的“专业教育”,它注重的是通过多重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探讨问题的思考能力,近来受到广泛关注。

  另一名奖学金得主黄立奇(19岁)同意林勇胜的看法。他说,接受通识教育(broad-based education)对他往后的警察生涯很有用,因为他将更懂得从非传统的视角看一个问题,因而能协助制定更好的政策,成为更好的领导者。

  黄立奇毕业自华侨中学直通车综合课程,接下来将到英国牛津大学深造,他选修哲学、政治与经济科系。他与林勇胜两人日前在总统府从副总理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及内政部长张志贤手中接过奖状。

黄立奇说:“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新加坡将来面对的社会挑战会更严峻复杂,到时候我们更需要从多角度进行考量,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林勇胜也认为,要组织有效的团队,就一定要集合来自不同背景的人才。他说:“只有当大家集思广益,积极听取各方意见时,才算真正体现多元化。”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23-8-2012 09: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才女赖怡瑄:放弃音乐 如断了弦的小提琴
Date: 2012-08-23  Publication Source:联合早报




在莱佛士书院高中部的音乐练习室遇到赖怡瑄的时候,她手拿着小提琴,在练习室的角落练习曲子。这个世界匆匆忙忙,我们很少会注意擦肩而过的人,可是我和怡瑄的巧遇并不是这样。我和她虽然只是一面之交,但怡瑄对音乐的认真和其艺术气息,让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当日,她为了今年7月15日位于滨海湾花园举行的STAR活动,与新加坡偶像歌手Hady Mirza 同台演出,坚决刚毅地努力练习,以求精益求精。不断累积表演经验的她,希望以后可以成为一个会作曲、弹奏,与其他艺术家合作的全方位音乐家。
刚满17岁的音乐才女赖怡瑄,目前就读莱佛士书院高中部,却已经顺利报读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的“青年音乐家”课程(Young Artist Programme),准备将来主修小提琴。

今年4月14日,赖怡瑄有机会与一些本地的主持人、演员和歌手,在纽约举行的“新加坡日”(Singapore Day)上表演,小小年纪的她,成为今年最年轻的表演者。在“音乐改变人生 2010”竞赛被发掘后,她曾数次在报刊上成为报道的焦点,也受邀在去年的“公益献爱心”和新传媒8频道跨年派对上演出。

现在,赖怡瑄做出了一个重要抉择:她不被主流的教育制度约束,决定今年8月开始在杨秀桃音乐学院认真学习音乐,加强自己的演奏技术。

曾想走比较“平常”的道路
怡瑄对音乐深感兴趣,在音乐领域也表现出色,但是她坦言,两三年前在中学时期,她曾经想过一心一意专心读书,走比较“平常”的道路。毕竟,她在莱佛士女中的时候,面对繁忙的课业及考试的压力,身边也常常有人对她说:学习音乐不太实际,为什么不考虑当医生、律师或老师?

停止练习音乐一段时期后,怡瑄发现音乐已经“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她说,放弃音乐有如断了弦的小提琴,生命缺少了协调度。
幸好,怡瑄的家人都很支持她的音乐旅程,也没有左右她的想法。因此,她可以放心地练习音乐,不需要担心任何人的反对。除了小提琴,怡瑄也会弹奏钢琴,但她对小提琴情有独钟,对这个乐器有特别的感觉。

不该忘记简单就是美
怡瑄的人生其实并非一帆风顺,她的父亲去年不幸染病过世,家中顿时失去经济支柱,面对家庭上的挫折,积极的她从不逃避,并且勇敢地面对将来。为了不增加家里的负担,怡瑄也开始为小学生补习,教音乐等。但是,她却不视教音乐为一份“工作”,反之,她从孩子身上发现思想简单是多么珍贵、美丽。

她说:“人常常想得太多想得太复杂,但是其实我们不应该忘记,简单就是美。”怡瑄把孩子当成是自己的家人一样教导,认为小孩子是非常可爱、宝贵的。有一次,有个学生整天都不开心,但是音乐课一开始,马上就活泼起来。类似这样的小故事,让怡瑄感到非常温馨。

去年,怡瑄也尝试乐曲和歌词创作,在中华语言文化基金主办的“童心童曲——全国儿童歌曲创作比赛”获得优异奖。那么,创作灵感来自哪里呢?她简单地回答:“电影。”她看了一些电影,主角呕心沥血地不断努力,为理想牺牲很多后才成功,脑子里不禁浮现一些曲子。

怡瑄非常珍惜自己在努力过程中,学习、发现新事物或了解一些价值观的感受。虽然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她却认为自己“非常幸福”,因为身边的家人、朋友和经理人给予爱护和鼓励。

事实上,怡瑄虽然年纪轻轻就经历了许多事情,但是内心还是很小女生。她非常喜欢Hello Kitty ,很多衣服、包包、文具等都有Hello Kitty的图案。她最喜欢的颜色是粉红色,也喜欢穿亮丽的衣服上台。怡瑄透露,儿时她的父亲出差回家后,会买给她很多娃娃,所以从小就有收藏这些娃娃。

选择音乐这条路,会害怕或彷徨吗?怡瑄认为不会。“既然已经决定的事情,就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她坚持每天练习至少四五个小时,丝毫不敢懈怠。虽然兼顾学业和音乐是一件非常累人的事,她还是尽量把双方面都处理好。

当然,许多人也许无法理解这种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为什么有人要选择像音乐、历史、哲学等课程,像追寻雨后彩虹那样追寻这理想呢?其实,苏格拉底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思想而奋斗。

点评

支持一下莱佛士的美女加才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3-8-2012 10:40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23-8-2012 10: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jrchome 于 23-8-2012 11:01 编辑

另一则关于赖怡瑄的新闻:

16岁天才小提琴手 成欧萱瑞恩小师妹



本地两位“公主”欧萱和瑞恩,最近添了一位小师妹。16岁的本地天才小提琴手怡瑄(全名赖怡瑄)与海峡唱片(Hype Records)签下10年长约,公司将重点栽培她成为本地另一位Vanessa Mae。

怡瑄今晚飞纽约,本月14日在布鲁克林展望公园(Prospect Park)举行的“新加坡日”演出。

目前就读莱佛士书院直通车高一的怡瑄,6岁开始学小提琴,她从小就很喜欢表演,也立志当一名出色的小提琴家。

每天练琴至少5小时她去年参加“Brands Music Changes Lives”网络音乐比赛成为冠军之一,与王力宏同台演出,让她好兴奋。去年的“公益献爱心”现场慈善节目,她也和吉他手张文达尬音乐,筹得高款项。

怡瑄说,她每天至少练琴5小时,否则感觉全身不自在。她笑说自己不善表白,音乐成了她最佳的表达管道。怡瑄也坦承,学习音乐的道路比较孤独,因为她把音乐放在生命第一位,但其他同龄的同学却比较注重课业成绩,让她有时觉得知音难求。

音乐造诣高的怡瑄也因出色琴艺,获国大杨秀桃音乐学院(NUS Yong Siew Toh Conservatory of Music)颁发奖学金,让她7月后直接进入国大修读音乐荣誉课程,为期4年。

怡瑄说,她有看两位师姐瑞恩和欧萱的戏剧演出。

教琴赚钱减轻母亲负担
怡瑄除了中、英了得,还精通韩语。与时下少女无异,她也非常喜欢韩星,如2NE1、2PM和Big Bang,也会买票追星。

她笑说:“Kpop确实是我学韩语的原因之一,哈哈!我本身对语言很有兴趣,希望接下来还能学法语和意大利语。”

怡瑄的父亲2年前突然染病过世,母亲则因为缺乏工作经验,多次应聘被拒,令怡瑄一时之间无法适应家境的转变。

怡瑄每个月小提琴学费要400元,她之后通过亲友介绍,开始教人拉琴,赚取零用钱,减轻母亲负担。怡瑄勤奋向学的故事和家境,也让她获得新加坡管理发展学院(MDIS)的助学金。


Fiona2004 LV15

发表于 23-8-2012 11: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jjrchome 发表于 23-8-2012 10:59
另一则关于赖怡瑄的新闻:

16岁天才小提琴手 成欧萱瑞恩小师妹

祝福她未来走得顺利一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