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ONG><FONT size=2><BR><BR></FONT></STRONG>看着桌上的台历,提示我还有几天就到清明节了。 <BR><BR> 忽然脑子里回想起上小学时,学校每年组织我们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的情景。 <BR><BR> 在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的环境下,我们小学生排成长队,围着烈士纪念碑一一鞠躬。那时,我们虽然还小,还不明白有些历史和道理,但崇敬英雄,缅怀先烈的精神追求却是从那时形成的。 <BR><BR> 但看看现在,心底却不无失落和遗憾。 <BR><BR> 女儿上小学都六年了,可在我印象中,学校还没有组织过她们去烈士陵园扫过墓。 <BR><BR> 女儿很懂事,每次在我给她讲我小时候的这种经历或者讲命革先烈的故事时,都很认真,也很好奇,总爱眨着眼不时问一问,我也耐心地给她讲。每次听完,女儿总是表情严肃,若有所思。我感觉,她虽然不一定完全理解和认识,但心里一定受到了震动。 <BR><BR> 于是心中不由产生感慨,都说现在的学生有追星的兴趣,对历史、对英雄、对烈士的感情和认识淡漠。可是我们为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们又做了些什么呢? <BR><BR> 在孩子的心灵单纯,吸纳能力和可塑性最强的关键时期,我们学校和教育界为孩子作过什么积极的努力呢?恐怕在培养孩子正确的历史观和荣辱观上,我们真的严重失职了。 <BR><BR> 想一想一段时间以来揭露和曝光的丑恶事件:如某市居然在烈士陵园内开设了色情娱乐场所,某市把烈士纪念碑拆除挪作他用,某市干脆把烈士陵园出租,作为游乐园,诸如此类现象的产生,恐怕己不仅仅是是教育界的事了。 <BR><BR> 再看看现在的烈士陵园,在闹市区的,有的改为公园,热闹得仿佛集市大卖场;在郊区的,有的偏居一隅,无人照料,杂草丛生,景象凄凉。 <BR><BR> 如先烈亡灵有知,也会暗自神伤的。 <BR><BR> 每次想到这,不得不联想到日本人对靖国神社的态度,尽管中国人对靖国神社很反感,但如果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日本人把历史上为国捐躯的亡灵(尽管有许多是非正义的)供奉在神社中,供国人凭吊和祭拜,极富尊崇之意,反映了一个民族对历史的态度,对历史人物的尊重。 <BR><BR> 反观我们,是否做得太欠缺了呢? <BR><BR> 尚不论是否需要建立我们的“靖国神社”,就看看对我们身边的烈士亡灵是否怀有一颗敬仰之心? <BR><BR> 我也时常回忆去年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大会的情景。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全国各界的群众代表缓缓围绕人民英雄纪念碑,深深缅怀人民英雄时的庄严时刻,使我感动,心潮澎湃。 <BR><BR> 我在想,如果国家把这种祭奠作为清明节的一个主要内容固定下来,会不会对现状有所改变呢? <BR><BR> 这种希望,也许扯远了。 <BR><BR> 脑子里又浮现出英雄和先烈的各种画面,一种崇敬萦绕于心,久久不能挥去。 <BR><BR> 马上到清明节了,我做一点小事吧,带孩子去烈土陵园一趟,扫一扫烈士墓,向烈士纪念碑深鞠一躬。 |
|